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资讯 > 正文

环球热点评!反抗重男轻女上了热搜,抱歉,这次我不站她

2023-03-05 09:26:30 米粒妈爱分享

文 | 米粒妈

姐妹们都知道,米粒妈一向倡导平权,对重男轻女的现象看不过眼。

之前我就写过一篇《安徽惊现“超级扶弟魔”,90后女孩卖烧饼12年,只为给弟弟买车买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女孩小潘长期生活在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的家庭里,她的思维和行为也完全被“驯化”,事事都以弟弟为先。

明明自己能力超强,完全可以摆脱自己的原生家庭环境,但她却心甘情愿吃辛苦,12年来起早贪黑卖煎饼,赚来的钱全部拿去给弟弟买房买车……

这个女孩的故事,真的让我见识了什么叫“扶弟魔天花板”,我感到非常无力,怒其不争。

可看了今天这件事的主人公大张旗鼓地抗争着父母的“重男轻女”,米粒妈心里却是五味杂陈,这一次,我真的不想站她。

女孩是B站的一位UP主,近两年因为各种奇奇怪怪的事情和倒霉的遭遇火出了圈。

出国留学选不到导师,差点没学可上;好不容易找到了导师又遇到了俄乌战争;逃亡路上又感染了新冠,新冠阳性的后遗症是口音变了……

离奇又倒霉的遭遇,让大家都挺怜爱她的,她就这么积攒了不少人气。

前几天,她突然发了几条视频自揭伤疤,说自己的父母重男轻女。

在视频里,她是这样说的:她结婚的时候,父母给了6万块钱,等到自己弟弟结婚的时候,妈妈就说要给弟弟60万用来买房买车和给彩礼。

这条视频刚发出来的时候,很多人为她打抱不平,觉得父母的做法确实很过分,还支持她与父母和弟弟好好谈一谈。

这巨大的差额的确让她心里很不平衡,于是她转头就给弟弟打了个电话。

话里话外都在责怪弟弟结个婚就要花光家里所有的钱,以后赡养父母的事儿也别指望她了,就由弟弟自己一个人承担吧,她被伤透了心,将来最多也就是出点钱,并且绝不会比弟弟出得多。

弟弟接到电话后,被她说得直发蒙,他根本还不知道有这么档子事儿。

但是听了姐姐的不满,弟弟吓坏了,他赶紧表态,如果这笔钱让姐姐如此不痛快的话,不管将来父母给了他多少都拿出来跟姐姐平分,别因为这件事闹得姐弟之间心存芥蒂,未来赡养父母的责任还是一起来承担。

听到这里,米粒妈已经感觉有点怪怪的了,她们姐弟俩的父母尚在壮年,还远不到需要赡养的时候,她为什么这么急于早早撇清关系?

虽然她口口声声说,把这件事公之于众是想要提醒更多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存在,但在她的视频中,米粒妈却感觉到了一丝要挟的意味:

不给钱,就曝光父母和弟弟,让他们接受道德审判。

她难道不知道以自己的粉丝量级,视频发出来,自己的家人将会面对怎样的舆论吗?可她还是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至亲推上了风口浪尖。

她不是不懂,而是太懂了,懂得怎样隐瞒信息,引导话题风向。

可事实,真的像她说的那样吗?

米粒妈翻了翻她早前的视频发现,在她的口中,这个“重男轻女”家庭里的弟弟,前二十几年可真没过上什么被重视的日子,在她们家中,甚至一直是“重女轻男”。

弟弟的出生是个意外。

得知有了第二个孩子之后,她的妈妈几次去流产未果,最终只好生下了这个弟弟。可以说,这个弟弟从胚胎起,就是不被家人接纳的。

从小到大,她才是一直被家里偏爱的那个。

家里只有两间卧室,一间父母住,一间给了她,弟弟没有自己的卧室,这么多年一直睡在客厅沙发。

▲她转述弟弟的话

她学习成绩比弟弟好,在外人面前,她永远是站在聚光灯下的,父母引以为傲的女儿。很多时候,在父母口中,弟弟都是不配拥有姓名的。

每次她和弟弟争吵的时候,无论起因是什么,父母都会无条件站在她这边,把弟弟痛骂一顿。

她说起这话的时候还洋洋自得。

弟弟学习不太好,家里索性让他早早地辍了学去当兵。

到了她这里,父母会举全家之力送她出国做交换生。在俄罗斯那种物价很低的地方,家里每个月会给她3000多块的生活费。

而弟弟自己打工赚钱买了一件60块的毛衣,被妈妈数落半天,姐姐却因为弟弟被骂了心里在“暗爽”。

长年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弟弟也被养成了唯唯诺诺、自卑懦弱的讨好型人格,所以在接到姐姐质问的电话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道歉求饶。

而父母的偏爱在她的口中,都变得那么理所当然。

她说两人各凭本事,自己是因为更优秀才配得到父母的关注,弟弟不如自己,活该被忽略。

当她受尽偏爱的时候,她丝毫看不到弟弟成长路上所遭受的不公,漠不关心家人对他的爱是否匮乏,甚至弟弟童年时的很多苦难都来自于她。

而当她的既得利益受到影响时,又急吼吼地跳出来哭诉,说这是“重男轻女”、说自己要反抗不公,说自己的性别才是这场“亲情争夺战”中的原罪……

说实话,米粒妈很多年没看过这么明目张胆的双标现场了。

好,就算她说自己遭受了不公对待,我们根据她自己透露出的信息来算一算。

她结婚的时候,父母给了6万块钱,新房装修的时候,她又问家里“借”了15万。

这个“借”是怎么定义的呢?

她的妈妈说,你要是之后给我我就拿着,要是不给也无所谓。按她的操作来看,这笔钱必然是不用“还”的。

▲她转述弟弟的话

再加上之前出国留学期间每个月3000+的生活费、购买的三部手机和两台电脑等等,七七八八又是十几万。

准备给弟弟的60万中,还有20多万是弟弟自己的退伍费和打工攒下的钱。

这么算下来,父母给她与弟弟的这笔钱,也是相差无几了。

她口口声声说不在乎钱,却时时处处都在算计。

还说自己最重视的就是感情,米粒妈很想问问,你重的是什么感情?

重视姐弟亲情吗?

弟弟从小不被重视、睡了20几年客厅的时候,弟弟自己打工赚钱买件60块的毛衣还被妈妈骂的时候,她从没出手维护过,甚至感到暗爽。

重视跟父母的感情?

前20多年父母对她的偏心是理所应当,如今啃老未遂,她就牢骚满腹,还以此来威胁父母,这就是纯粹的白眼狼。

自私就是自私,不要打着“真实”和“亲情”的幌子。

重男轻女,只不过是她用来引导舆论的一把刀,锐利的刀尖直抵自己的至亲。

写到这里,米粒妈感觉最悲哀的就是这对父母。

爱和钱都没少付出,但由于他们从小的区别对待,造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

父母给了姐姐优待和偏爱,却没教会她爱与感恩,只是把她养成了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父母给了虽然给了弟弟看似丰厚的财产,但这些年对他的忽视和冷漠,也塑造了他懦弱的性格。

剑桥大学遗传学教授普洛明曾提出了“共享环境”与“非共享环境”的概念。

共享环境,就是多子女家庭里,兄弟姐妹之间拥有一样的父母,相同的家庭氛围,相同的家庭经济背景等。

非共享环境,则是指那些你个人独有的经历与体验,也是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占比更大的部分。

但在今天说的这件事中,父母在本应属于两个孩子的“共享环境”中就明显的区别对待,所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也不足为奇了。

其实生活中的二胎家庭,对两个孩子能做到绝对的“一碗水端平”,太少太少了。

我有个同事,她就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姐姐比她年长不少。

米粒妈在《为什么大多二胎家庭,父母都偏爱这个孩子?》这篇文章中写过她的故事。

小时候亲戚朋友都说她是家里“老幺”(最小的孩子),最得宠,她也是这么以为的,直到长大后,有了自己的孩子,再去回忆小时候,才发现,姐姐才是父母“偏爱”的那个孩子。

姐姐初三时,同事在姐姐的抽屉里发现了好几个小蛋糕的包装袋,空的,她以为姐姐偷买零食,还去父母那里告了一状。

后来她才知道,是因为姐姐冲刺中考,每天要学习到很晚,妈妈悄悄给姐姐买了香肠、小蛋糕,还让姐姐保密。

姐姐读高中的时候,每天上晚自习,下午6点家长可以去送饭,妈妈每天都做好吃的给姐姐装上满满一饭盒,装完饭盒,锅里一片肉都不剩了,同事就把米饭倒到锅里拌肉汤吃。

从小妈妈就在姐姐学习上下了很大功夫,那个年代没有网课,也没有成体系的补课班,妈妈没事儿就去书店给姐姐挑作文选,挑参考书,还托关系找老师给姐姐单独补课。

到我同事这儿呢,直接扔到住宿学校去,省心省力……

每次提起这件事,同事都心有戚戚焉,有一次还哽咽着跟我们说起,其实自己当了妈妈之后,也开始理解了爸妈对姐姐的那种出于本能的偏爱,因为第一个孩子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未知,小升初、中考、高考、读研、工作、结婚生子……

第一个孩子无论面对什么,都像一场冒险,父母跟孩子像是捆绑一辈子的“战友”,一起升级打怪,一起欢喜,一起忧愁,一起挑战,即使全力以赴,也依然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但第二个孩子,成长中所经历的一切,父母已然心中有数,就不会分太多精力在第二个孩子身上,被忽略也是常有的事。

在《天生反叛》一书中,心理学家弗兰克·苏洛威说:父母往往会偏爱那些携带着优秀基因的后代,通常是拥有健康、美貌或是智慧的那一个。

因为这些孩子有更多的机会生存下来,把家族的基因代代相传下去。

这种偏爱,可能是源自动物的本能。

但人比动物更高级的地方,不就是有能力控制住自己的本能吗?

之前公司里的一个编辑小姐姐,也是出生在二胎家庭,有个哥哥,她说她妈妈就是非常少有的,对两个孩子绝对公平。

从小,他们家就有一个小天平,给两个孩子分零食,会在天平上称一称,确定好了一样多,才分给兄妹俩。

哥哥考试考得好,妹妹考试考得不好,妈妈会奖励一支钢笔给哥哥,同时也会送给妹妹一支钢笔,鼓励她下次考得更好。

要知道,那个年代,在她们家生活的农村,很多女孩还是连饭都吃不饱的,她们的妈妈却可以一视同仁地对待两个孩子,真的很了不起。

米粒妈觉得,这个妈妈可能正是用这种看得见的“一碗水端平”,去控制自己内心的“喜爱”和“偏爱”吧。

多子女的家庭,向来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要去做那个区别对待的父母,也别纵容孩子的自私贪婪,别等到那个被偏爱的有恃无恐,再悔之晚矣。

文 | 米粒妈

姐妹们都知道,米粒妈一向倡导平权,对重男轻女的现象看不过眼。

之前我就写过一篇《安徽惊现“超级扶弟魔”,90后女孩卖烧饼12年,只为给弟弟买车买房》。

女孩小潘长期生活在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的家庭里,她的思维和行为也完全被“驯化”,事事都以弟弟为先。

明明自己能力超强,完全可以摆脱自己的原生家庭环境,但她却心甘情愿吃辛苦,12年来起早贪黑卖煎饼,赚来的钱全部拿去给弟弟买房买车……

这个女孩的故事,真的让我见识了什么叫“扶弟魔天花板”,我感到非常无力,怒其不争。

可看了今天这件事的主人公大张旗鼓地抗争着父母的“重男轻女”,米粒妈心里却是五味杂陈,这一次,我真的不想站她。

女孩是B站的一位UP主,近两年因为各种奇奇怪怪的事情和倒霉的遭遇火出了圈。

出国留学选不到导师,差点没学可上;好不容易找到了导师又遇到了俄乌战争;逃亡路上又感染了新冠,新冠阳性的后遗症是口音变了……

离奇又倒霉的遭遇,让大家都挺怜爱她的,她就这么积攒了不少人气。

前几天,她突然发了几条视频自揭伤疤,说自己的父母重男轻女。

在视频里,她是这样说的:她结婚的时候,父母给了6万块钱,等到自己弟弟结婚的时候,妈妈就说要给弟弟60万用来买房买车和给彩礼。

这条视频刚发出来的时候,很多人为她打抱不平,觉得父母的做法确实很过分,还支持她与父母和弟弟好好谈一谈。

这巨大的差额的确让她心里很不平衡,于是她转头就给弟弟打了个电话。

话里话外都在责怪弟弟结个婚就要花光家里所有的钱,以后赡养父母的事儿也别指望她了,就由弟弟自己一个人承担吧,她被伤透了心,将来最多也就是出点钱,并且绝不会比弟弟出得多。

弟弟接到电话后,被她说得直发蒙,他根本还不知道有这么档子事儿。

但是听了姐姐的不满,弟弟吓坏了,他赶紧表态,如果这笔钱让姐姐如此不痛快的话,不管将来父母给了他多少都拿出来跟姐姐平分,别因为这件事闹得姐弟之间心存芥蒂,未来赡养父母的责任还是一起来承担。

听到这里,米粒妈已经感觉有点怪怪的了,她们姐弟俩的父母尚在壮年,还远不到需要赡养的时候,她为什么这么急于早早撇清关系?

虽然她口口声声说,把这件事公之于众是想要提醒更多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存在,但在她的视频中,米粒妈却感觉到了一丝要挟的意味:

不给钱,就曝光父母和弟弟,让他们接受道德审判。

她难道不知道以自己的粉丝量级,视频发出来,自己的家人将会面对怎样的舆论吗?可她还是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至亲推上了风口浪尖。

她不是不懂,而是太懂了,懂得怎样隐瞒信息,引导话题风向。

可事实,真的像她说的那样吗?

米粒妈翻了翻她早前的视频发现,在她的口中,这个“重男轻女”家庭里的弟弟,前二十几年可真没过上什么被重视的日子,在她们家中,甚至一直是“重女轻男”。

弟弟的出生是个意外。

得知有了第二个孩子之后,她的妈妈几次去流产未果,最终只好生下了这个弟弟。可以说,这个弟弟从胚胎起,就是不被家人接纳的。

从小到大,她才是一直被家里偏爱的那个。

家里只有两间卧室,一间父母住,一间给了她,弟弟没有自己的卧室,这么多年一直睡在客厅沙发。

▲她转述弟弟的话

她学习成绩比弟弟好,在外人面前,她永远是站在聚光灯下的,父母引以为傲的女儿。很多时候,在父母口中,弟弟都是不配拥有姓名的。

每次她和弟弟争吵的时候,无论起因是什么,父母都会无条件站在她这边,把弟弟痛骂一顿。

她说起这话的时候还洋洋自得。

弟弟学习不太好,家里索性让他早早地辍了学去当兵。

到了她这里,父母会举全家之力送她出国做交换生。在俄罗斯那种物价很低的地方,家里每个月会给她3000多块的生活费。

而弟弟自己打工赚钱买了一件60块的毛衣,被妈妈数落半天,姐姐却因为弟弟被骂了心里在“暗爽”。

长年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弟弟也被养成了唯唯诺诺、自卑懦弱的讨好型人格,所以在接到姐姐质问的电话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道歉求饶。

而父母的偏爱在她的口中,都变得那么理所当然。

她说两人各凭本事,自己是因为更优秀才配得到父母的关注,弟弟不如自己,活该被忽略。

当她受尽偏爱的时候,她丝毫看不到弟弟成长路上所遭受的不公,漠不关心家人对他的爱是否匮乏,甚至弟弟童年时的很多苦难都来自于她。

而当她的既得利益受到影响时,又急吼吼地跳出来哭诉,说这是“重男轻女”、说自己要反抗不公,说自己的性别才是这场“亲情争夺战”中的原罪……

说实话,米粒妈很多年没看过这么明目张胆的双标现场了。

好,就算她说自己遭受了不公对待,我们根据她自己透露出的信息来算一算。

她结婚的时候,父母给了6万块钱,新房装修的时候,她又问家里“借”了15万。

这个“借”是怎么定义的呢?

她的妈妈说,你要是之后给我我就拿着,要是不给也无所谓。按她的操作来看,这笔钱必然是不用“还”的。

▲她转述弟弟的话

再加上之前出国留学期间每个月3000+的生活费、购买的三部手机和两台电脑等等,七七八八又是十几万。

准备给弟弟的60万中,还有20多万是弟弟自己的退伍费和打工攒下的钱。

这么算下来,父母给她与弟弟的这笔钱,也是相差无几了。

她口口声声说不在乎钱,却时时处处都在算计。

还说自己最重视的就是感情,米粒妈很想问问,你重的是什么感情?

重视姐弟亲情吗?

弟弟从小不被重视、睡了20几年客厅的时候,弟弟自己打工赚钱买件60块的毛衣还被妈妈骂的时候,她从没出手维护过,甚至感到暗爽。

重视跟父母的感情?

前20多年父母对她的偏心是理所应当,如今啃老未遂,她就牢骚满腹,还以此来威胁父母,这就是纯粹的白眼狼。

自私就是自私,不要打着“真实”和“亲情”的幌子。

重男轻女,只不过是她用来引导舆论的一把刀,锐利的刀尖直抵自己的至亲。

写到这里,米粒妈感觉最悲哀的就是这对父母。

爱和钱都没少付出,但由于他们从小的区别对待,造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

父母给了姐姐优待和偏爱,却没教会她爱与感恩,只是把她养成了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父母给了虽然给了弟弟看似丰厚的财产,但这些年对他的忽视和冷漠,也塑造了他懦弱的性格。

剑桥大学遗传学教授普洛明曾提出了“共享环境”与“非共享环境”的概念。

共享环境,就是多子女家庭里,兄弟姐妹之间拥有一样的父母,相同的家庭氛围,相同的家庭经济背景等。

非共享环境,则是指那些你个人独有的经历与体验,也是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占比更大的部分。

但在今天说的这件事中,父母在本应属于两个孩子的“共享环境”中就明显的区别对待,所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也不足为奇了。

其实生活中的二胎家庭,对两个孩子能做到绝对的“一碗水端平”,太少太少了。

我有个同事,她就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姐姐比她年长不少。

米粒妈在《为什么大多二胎家庭,父母都偏爱这个孩子?》这篇文章中写过她的故事。

小时候亲戚朋友都说她是家里“老幺”(最小的孩子),最得宠,她也是这么以为的,直到长大后,有了自己的孩子,再去回忆小时候,才发现,姐姐才是父母“偏爱”的那个孩子。

姐姐初三时,同事在姐姐的抽屉里发现了好几个小蛋糕的包装袋,空的,她以为姐姐偷买零食,还去父母那里告了一状。

后来她才知道,是因为姐姐冲刺中考,每天要学习到很晚,妈妈悄悄给姐姐买了香肠、小蛋糕,还让姐姐保密。

姐姐读高中的时候,每天上晚自习,下午6点家长可以去送饭,妈妈每天都做好吃的给姐姐装上满满一饭盒,装完饭盒,锅里一片肉都不剩了,同事就把米饭倒到锅里拌肉汤吃。

从小妈妈就在姐姐学习上下了很大功夫,那个年代没有网课,也没有成体系的补课班,妈妈没事儿就去书店给姐姐挑作文选,挑参考书,还托关系找老师给姐姐单独补课。

到我同事这儿呢,直接扔到住宿学校去,省心省力……

每次提起这件事,同事都心有戚戚焉,有一次还哽咽着跟我们说起,其实自己当了妈妈之后,也开始理解了爸妈对姐姐的那种出于本能的偏爱,因为第一个孩子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未知,小升初、中考、高考、读研、工作、结婚生子……

第一个孩子无论面对什么,都像一场冒险,父母跟孩子像是捆绑一辈子的“战友”,一起升级打怪,一起欢喜,一起忧愁,一起挑战,即使全力以赴,也依然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但第二个孩子,成长中所经历的一切,父母已然心中有数,就不会分太多精力在第二个孩子身上,被忽略也是常有的事。

在《天生反叛》一书中,心理学家弗兰克·苏洛威说:父母往往会偏爱那些携带着优秀基因的后代,通常是拥有健康、美貌或是智慧的那一个。

因为这些孩子有更多的机会生存下来,把家族的基因代代相传下去。

这种偏爱,可能是源自动物的本能。

但人比动物更高级的地方,不就是有能力控制住自己的本能吗?

之前公司里的一个编辑小姐姐,也是出生在二胎家庭,有个哥哥,她说她妈妈就是非常少有的,对两个孩子绝对公平。

从小,他们家就有一个小天平,给两个孩子分零食,会在天平上称一称,确定好了一样多,才分给兄妹俩。

哥哥考试考得好,妹妹考试考得不好,妈妈会奖励一支钢笔给哥哥,同时也会送给妹妹一支钢笔,鼓励她下次考得更好。

要知道,那个年代,在她们家生活的农村,很多女孩还是连饭都吃不饱的,她们的妈妈却可以一视同仁地对待两个孩子,真的很了不起。

米粒妈觉得,这个妈妈可能正是用这种看得见的“一碗水端平”,去控制自己内心的“喜爱”和“偏爱”吧。

多子女的家庭,向来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要去做那个区别对待的父母,也别纵容孩子的自私贪婪,别等到那个被偏爱的有恃无恐,再悔之晚矣。

个人简介:@米粒妈爱分享 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医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和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