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车圈大事件盘点:华为奇瑞合作轿车亮相,长城汽车回怼比亚迪
又到一周末,本周的汽车圈发生了哪些大事件呢?
最热话题·长城汽车高管回怼比亚迪
想要在一起?不如先打一架。
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搞得有声有色,会场不仅安排了自己品牌的车辆,还放置了其他品牌的诸多车辆;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发布会上数度哽咽,大讲20年造车路的艰难,并且提出“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的概念。然而容易的事情谁都能做成,企业造车是为了赚钱,你辛苦、你赚钱了,你赚钱了你倒什么苦水?展会上把友商的车辆都放上去,人家是回应你好、还是不回应你好?这似乎是一种情怀上的裹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长城汽车王远力就表达了这样的观点,用“嘴上蜜糖,内心砒霜”来比喻;并且重提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秦PLUS(参数|询价) DM-i、宋PLUS DM-i(参数|询价)使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排放不达标的话题,并称多机构还在联合调查中。
企业的本质是资本,资本的天性在《资本论》里有深刻的阐述;企业“在一起”不会有其他的事情,真的在一起了那也只有垄断,而一旦形成垄断,最终承担代价的就是汽车用户。看一看欧洲诸多老牌汽车强国的主流车吧,一些装备三缸机的前驱代步车售价折算人民币也要一二十万元,可是这些车在中国市场里以折半的价格也基本卖不掉。究其原因正是中国汽车市场仍处于百家争鸣的良性竞争状态之中,而诸多欧洲老牌汽车工业强国已经由少数车企形成垄断。
所以七月由中汽协牵头搞出的《汽车行业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其有明显的搞行业垄断之嫌,最终以中汽协道歉草草收场;现在讲“在一起”也有这样的感觉,车企需要的是各自为战,只有这样才能不压抑研发精神、不限制研发思路,也才能让技术不断的推陈出新。
中国汽车出口量再创新高
2023年1-7月汽车出口量高达253.3万辆,七月份出口量达到39.2万辆,这组数据在本周发布。
出口销量最高的是上汽集团,截止七月的累计出口销量高达57.1万辆;第二名是奇瑞汽车,出口销量也达到了47.1万辆。
曾经汽车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是日本,第二名是德国,在2023年里的中国汽车企业实现了反超日德,成为汽车出口量最大的国家;这是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说明的是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在逐渐成为国际标杆。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销量越来越大,这也说明了汽车电动化的战略反方向的正确性。
中国制造不再等于廉价产品,中国品牌将成为新的国际潮牌。
而中国汽车之所以能获得认可自然是因为车辆具备高品质,技术水平在不断的提升;技术提升的核心驱动力就是竞争,这也进一步的说明了汽车企业不宜“在一起”。
奇瑞汽车等来新契机
华为智选与奇瑞汽车联手打造的首台电动轿车亮相了,这台车很有看点,因为从这台车的设计上看不到奇瑞品牌的影子,至少在外观设计上是一种全新的风格;奇瑞汽车通过子品牌多次尝试冲高,可是基本都以失败告终。但是一家车企想要长远的走下去是需要有高端系列或品牌的,但是奇瑞汽车已经没有再试错的承受能力,屡败屡战虽然也是一种勇气,可总是失败也会给品牌蒙上阴影。
所以此时通过华为智选的模式给新品牌和车辆加上华为的标签,新车未上市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毕竟华为的品牌号召力是很强的。
该款新车预计会打造后置后驱和双电机四驱平台,具备超强动力和优秀的操控;车辆会搭载华为鸿蒙智能座舱系统,也会使用华为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而且很有可能打造华为的600kW(千瓦)超级充电系统。
这套充电系统能做到“一秒一公里”的充电速度,是目前的标杆。
只要这台车能做到这些,以奇瑞汽车的品控水平和华为智选的技术储备和造车理念,相信这台车是能够成为爆款的。不过讲到华为智选又要绕回第一个话题,华为在汽车领域也有过类似的观念,比如讲过“与华为合作才有未来”的观点;可是与华为智选合作的车企往往都是在本土市场里销量不太理想的车企,反之,一线车企还是要搞全栈自研,因为汽车的未来比拼的不是驱动平台,而是系统生态和智能驾驶。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天和MCN发布,欢迎转赞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