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身上莫名其妙莫长了包怎么办?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能都会遇到一些位于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虽然“看得见、摸得着”,但这类问题表象多种多样,或疼痛、或瘙痒,或无症状、时好时坏。变化多样,让民众摸不着头脑,不知道那些需要就医,哪些需要密切观察变化或该如何观察。通过本文,将这类疾病的特点做一总结。使大家充分认识这类疾病的特点,能够早期妥善处理,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
首先,我们将这类疾病分为皮肤和皮下两大类。我们先从皮肤开始讲。皮肤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包括会发生恶变的肿块和各类囊肿。
【资料图】
皮肤的恶性肿瘤最常见一是基底细胞癌,二是鳞状细胞癌。这两种皮肤癌恶性程度虽然不高,但是由于症状容易被忽视,如果放任发展,也会危及生命(特别是鳞状细胞癌)。而还有一种虽然发病率不高,但恶性程度极高,堪称癌中之王,就是黑色素瘤。
什么是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是来自皮肤基底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面部,一般不会有转移的可能。其早期症状可表现为高出皮面的小结,质地硬,常无疼痛或压痛。发展后,其表面出现鳞片状脱屑,之后反复结痂、脱屑,表面出现糜烂、渗血,反复不愈和;继续增大时,形成火山口样改变。转移者极少。
什么是皮肤鳞状细胞癌?
起源于表皮棘细胞,且通常好发于日晒部位的皮肤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基底细胞癌。可以发生于任何正常的组织,国内患者以头面部居。该病也可由银屑病、黏膜白斑等疾病转化而来。肿瘤初始为红丘疹或斑块,表面有鳞屑或结痂,最后出现溃疡或侵蚀周围组织。鳞状细胞癌常伴有化脓性感染,伴恶臭、疼痛。多见区域性淋巴结转移。以黏膜皮肤连接处鳞状细胞癌发展最快,黏膜发病者更容易转移,危及生命。
无论是基底细胞癌还是鳞状细胞癌,一旦发现皮肤表面有反复不愈的破溃、局部皮损掉皮脱屑等现象是,应及时到皮肤科或体表肿瘤外科就诊。早期发现、早期手术治疗是最安全有效的手段
什么是黑色素瘤?
它是由黑色素细胞恶变形成的,恶性程度高。好发于皮肤,也可见于眼睑、口腔、消化道的粘膜。其多数起源于皮肤的痣、胎记或色素斑。黑色素瘤并非一开始就是高度恶性的,它只有在超越某个生长期才会向内脏器官转移,在这一阶段就会有扩散转移的可能,所以一定要将黑色素瘤扼杀在早期。早发现、早治疗就可以完全阻止黑色素瘤的远处转移,95%的患者经手术切除后可获得治愈。
普通痣一般直径小于5 mm,平坦或略凸出皮面,边界清楚对称,颜色为棕色或黑色。当原有的痣大小、形状、 颜色和质地发生改变时,需要引起重视。
对于需要警惕的痣,在判断是否有恶变趋势方面,遵循 ABCDE法则:
A非对称(Asymmetry)的形状
B边缘(Border)不清晰
C颜色(Color)黑色素瘤容易出现颜色不均匀
D直径(Diameter)黑色素瘤一般大于5mm,不是绝对标准
E变化(Evolving)外观发生变化的痣
如何预防黑色素瘤?
首先,预防黑色素瘤,要从皮肤的自找检查做起,多关注身上的痣和痣的变化。皮肤自查前先为身上的痣、胎记或色素斑拍照留念,以便日后对照皮肤的变化。请不要遗漏后背、头皮、臀部、足底、生殖器和皮肤持续疼痛的部位。检查内容主要有:新生痣,原有痣的大小、形状、颜色或质地是否发生变化等。如果发现有问题的痣或者痣发生了变化,必须尽快到专科医院就诊。
典型黑色素瘤有(不限于)几种外观:
说完了皮肤的恶性肿瘤,再来谈谈体表最常见的囊肿。包括皮脂腺囊肿和腱鞘囊肿两大类,占到80%左右。前者好发于背部、前胸、面部等部位,表现为一个紧贴皮肤的小包块,中间能看见一个针眼大小的毛囊开口,比较好辨别。发生原因是由于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所形成的囊肿。重点在于一旦发现,要在发炎前及时手术切除,否则一旦感染,治疗过程会非常复杂,增加痛苦和复发的机会。
皮脂腺囊肿怎么处理?
挤压、针刺等方法均是错误的,无法真正去除病灶,并容易引发感染。手术是皮脂腺囊肿唯一彻底的解决办法,并有效防止复发。对于未发生感染的完整的皮脂腺囊肿,可直接切除病变毛囊和囊壁,一次性解决问题。
对于已感染的,包括因破溃而症状反而好转的皮脂腺囊肿,更需要及时就医。一种方法是遵医嘱选择抗生素进行“消炎”,配合酒精或碘伏等消毒液局部湿敷,定期复诊,待炎症范围清晰局限,再将病灶完整切除。如上述处理效果不佳,或病情评估需要立刻手术者,则通过手术打开感染灶将脓液等内容物引流干净,刮除残余囊壁,换药数次直至炎症消退,再将伤口闭合。
如果囊肿自行破溃,要及时进行专科换药处理,一般仍需择期行手术治疗,避免囊肿残留而复发。皮脂腺囊肿是良性疾病,但不要一直“拖着”,及时就诊避免感染而招致“麻烦”,何乐而不为呢?
什么是腱鞘囊肿?
腱鞘囊肿是一种良性体表肿物,常见于手腕、脚踝等处的皮下,尤其在不当的活动后容易发生。腱鞘囊肿是如何形成的?可能的原因是当关节囊或腱鞘因外伤、受力过大等原因出现薄弱处,其内包裹的滑液会从此处顶出,在皮下形成一个“泡泡”。
大部分腱鞘囊肿没有症状,可能起病迅速即所谓“忽然发现”。当发现关节附近的体表肿物,可以先自我诊断一下,因为腱鞘囊肿有典型的表现:多呈球形,触感较韧,轻压有弹性。可以在皮肤下滑动,但底部是较固定的。如果仍不确定,做一个B超检查多能确诊。
腱鞘囊肿需要治疗吗?
没有不适症状且不影响关节活动的腱鞘囊肿是无需特殊处理的,但是要注意减少相应关节的不当活动,或是佩戴护具。
部分腱鞘囊肿会引起酸痛等不适或限制关节活动,此时建议就医来评估治疗方案。
非手术治疗:总体复发率达70%。首先也是减少活动,可佩戴护具。若是进行囊液抽吸,很快会出现复发,故抽吸只能作为临时减轻症状的办法。在囊内注入激素类药物促使囊腔自行粘连闭合可一定程度降低复发概率。
手术治疗:手术可尝试将囊肿完整去除,但总体复发率仍有10-30%。手术后会有一些不适感,如麻木、针刺或胀痛感。由于腱鞘囊肿所在的位置周围常有细小神经分布,手术有损伤神经的风险从而导致相应部位运动、感觉异常等症状,有的可在3个月到半年内逐渐恢复,有的则会持续。术后2-6周可恢复正常活动,同时也可佩戴护具。
对于复发的腱鞘囊肿,遵循初次发现的处理原则。所以,腱鞘囊肿的处理方式取决于患者的实际情况。
以上是皮肤的常见问题,而皮下软组织的问题,由于位置相对较深,更容易被忽视,也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何为软组织肿瘤?
软组织肿瘤是最常见的体表包块之一。常见的来源有皮肤、肌肉、韧带、骨膜、脂肪等。良性者称为瘤,恶性者称为肉瘤。良性多见,恶性较少。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和身体任何部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脂肪瘤,占到所有软组织肿瘤的一半以上。软组织肿瘤多为患者无意中发现,有时毫无症状,有时伴有疼痛、酸胀等不适。
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脂肪瘤是个耳熟能详的良性疾病,殊不知某些恶性的脂肪肉瘤也隐藏其中,临床上也经常误诊,导致延误治疗。脂肪瘤和脂肪肉瘤的好发部位都为四肢和躯干,比较类似。建议在洗澡时仔细检查皮下有没有异常的包块形成,检查方法为四指并拢,稍微用力垂直于皮肤滑动。如果发现多个,往往是良性,而单个肿块并且短期内增大较快的,往往可能是恶性的。一旦发现,及时就诊,排除风险。
脂肪瘤需要手术么?
如果经过医生或者检查确诊,明确是良性的脂肪瘤,如果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瘤体的直径<3-5cm,可以选择观察随访。如果有明显的的压痛和不适,或者瘤体>5cm,应该考虑手术。诸如脂肪瘤这一类良性软组织肿瘤不及时处理,等压迫了周围组织,可能会造成功能或感觉受限。
怀疑自己长了脂肪瘤应该怎么办?
首先应该立即到医院的体表肿瘤外科或者整形外科就诊,由医生来判定其性质。避免漏诊软组织肉瘤,其发病的特征和脂肪瘤极其相似,会隐匿生长,一旦经淋巴管或血管发生远处转移,就会危机生命。所以一旦发现有软组织肿瘤生长,应尽早就诊,明确诊断,确定是否需要手术。
软组织肉瘤恶性程度高么?
恶性程度取决于组织来源,一般来源于皮肤和皮下脂肪组织的,恶性程度较低,而来源于骨膜、滑膜、肌肉的恶性程度较高,常常会危机生命。
软组织肿瘤如何发现和诊断?
定期的自我查体非常重要,是发现肿瘤最重要的一环。如有条件,建议每年例行体检,怀疑有软组织肿瘤生长部位可选用B超检查,简单可靠。如有发现,可通过磁共振或CT进一步明确肿瘤的情况。
综上所述,我们归纳总结了皮肤和皮下组织最常见的良恶性疾病的特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明辨风险,对“看得见、摸得着”的这类疾病防患于未然。
作者: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整形外科副主任医师、主任助理 吕川